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  • 你的位置:医讯交流站 > 健康互动 > 资讯共享 当归——用于血虚萎黄 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等症 酒当归活血通经

资讯共享 当归——用于血虚萎黄 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等症 酒当归活血通经

发布日期:2025-03-06 14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43
365建站微信二维码

图片

当归,味甘、辛、苦,性温,归肝、心、脾经,适合血虚体质,妇女月经不调合并便秘的患者尤宜选用,老年人便秘也可选用。古籍记载有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的功效。

1. 补血活血:当归能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贫血,常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、头晕等症状。

2. 调经止痛:当归对女性月经不调、痛经有良好的调理作用,能缓解经期不适。

3. 润肠通便:当归有润燥作用,适合血虚肠燥引起的便秘。

4. 增强免疫力:当归中的多糖等成分有助于提高免疫力,增强抗病能力。

5. 抗炎抗菌:当归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,可用于辅助治疗炎症和感染。

6. 保护心血管:当归能扩张血管、改善微循环,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。

7. 抗氧化:当归中的抗氧化成分有助于延缓衰老,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。

图片

当归的茶饮方:

1. 白芍当归滋肝茶:白芍、熟地黄、当归适量,将白芍、熟地和当归共研碎末,混匀,每6克装入1个茶包,每次取1包,放入茶杯中,冲入沸水,加盖闷泡15~20分钟,去渣。代茶饮用,每日1剂。

  功效:滋阴养肝,补血养颜,适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、口唇苍白、视力减退、月经不调、须发早白、头发枯黄等。

2. 当归六黄茶:当归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黄芩、黄柏、黄连各3克,黄芪6克,水煎取汁,每日1剂,分数次服完。

  功效:滋阴泻火,固表止汗,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。

自汗是指人在醒着的时候,衣着合适,没有进行运动,没有其他可导致出汗的因素干扰,而汗液自己排泄出来。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,醒后汗出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。当出现自汗、盗汗时,不要盲目进补,也不要忽视,要及时就医,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3. 当归玫瑰花茶:当归1克,白芍3克,玫瑰花10朵,红糖适量,当归、白芍和玫瑰花同放入茶包,用沸水冲泡,闷约5分钟,调入红糖。代茶饮用。

  功效:温暖中宫,理气活血。腹胀、腹泻者忌服当归。

4. 当归润肤饮:当归、麦冬10克,川芎3克,把当归、川芎、麦冬捣碎,装在茶包袋中,饮用时用沸水冲泡,过滤即可。

  功效:该配方具有滋养津液、养肝补血的功效。适用于颜面干燥,丘疹表面皮肤粗糙脱屑者。另外,皮肤易出油黏腻者不宜大量服用。

5. 当归茶:当归5克,川芎2克,将上面两味材料放入杯中,用500毫升冲泡,大概5分钟之后,即可饮用,可当作代茶饮饮用。

  功效:补血理气。尤其适用于经期腹痛、腰痛等经期综合征、体质虚弱者。

6. 参归桑叶茶:当归、党参5克,桑叶3克,将以上材料剪碎、研为粗末,置入茶壶/杯中,先用凉开水漂洗一次,再冲入700毫升沸水,加盖焖泡5~10分钟即可饮用。代茶饮用,每天多次,1天内饮尽。6天为一个疗程。

  功效:补气养血。主治气血亏虚眩晕。症见头晕目眩、面色苍白、神疲乏力、心悸失眠、食少便溏。

7. 四物调经茶: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各3克,将以上四物捣碎、研为粗末,置入茶壶/杯中,先用凉开水漂洗一次,再冲入700毫升沸水,加盖焖泡5〜10分钟即可饮用。代茶饮用,每天多次,1天内饮尽。5天为一个疗程。

  功效:补气养血止痛。主治气血虚痛经。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,月经讨少,色淡质稀;以及疲倦乏力、头晕心悸。

8. 人参与归茶:当归10克,人参3克,白糖适量,当归、人参浸润切片,放入茶壶,加入白糖,沸水浸泡。代茶饮用,嚼食人参片,每日1剂。

  功效:补益气血,活血通络,内蕴实热、外感实邪者忌用。

365站群

9. 当归茶:当归5克,川芎2克,将上面两味材料放入杯中,用500毫升冲泡,大概5分钟之后,即可饮用,可当作代茶饮饮用。

  功效:补血理气。尤其适用于经期腹痛、腰痛等经期综合征、体质虚弱者。

10. 芪归茶:当归、黄芪20克,枸杞60克,红糖适量,先将上述所有材料平均分成两份,取其中一份后,首先将当归、黄芪、枸杞洗净,放入锅中,加水适量煎煮。大概40分钟后滤渣取汁,加入适量红糖,搅拌均匀即可服用,代茶常饮。

  功效:补益气血,调理内在。主治用于气虚型产后缺乳。

月经过多、有出血倾向、阴虚内热、慢性腹泻、大便溏薄之人须慎服;阴虚肺热、胃阴不足、肾虚湿热及肝阳痰火者慎用;湿热或湿阻中焦及大便溏泻者亦应慎用;热盛出血者禁服;孕妇慎服。本品畏菖蒲、海藻、生姜,不宜同用。

本文中提供的方剂仅供参考,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建议、诊断或治疗方案。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差异和辨证施治,以确保适用性和安全性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Powered by 医讯交流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