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交流互动 李佃贵从浊毒论治恶性肿瘤

发布日期:2025-03-16 00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09

流行病学研究表明,近几十年来,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。严重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,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。在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中,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,它能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,在扶正祛邪、攻补兼施,发挥抗癌功效的同时,对正气损伤极少或无损伤,降低放、化疗后引起的毒副作用,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。

众多中医学者对恶性肿瘤从病因病机、辨证分型及治疗用药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。国医大师、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佃贵根据近60年的临床经验,结合现代生活、饮食结构的变化、工作压力的增大、精神紧张的增强、大气环境的污染等现代因素,对恶性肿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,从浊毒论治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。

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不断创新完善的新形势下,“浊毒”作为一种新的概念被提出,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肯定与认同。浊毒作为一个新的中医学术语,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广义的浊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有害的不洁物质,可分为天之浊毒、地之浊毒和人之浊毒。而狭义的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,也是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。

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,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天地之间。“浊毒”物质充斥全球每个角落以及人的机体之中,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。正是由于当代人类生态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,使得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恶性肿瘤发病率急剧攀升,究其根源,或外感天、地之浊毒,或内生人之浊毒,在体内胶结不解,形成恶性肿瘤。

恶性肿瘤病机关键是浊毒

脾胃虚弱是恶性肿瘤的发病基础

脾胃虚弱作为恶性肿瘤的发病基础,根植于中医经典理论并得到现代研究的印证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若脾胃虚弱则正气亏虚,邪毒乘虚内聚,发为“积聚”“癥瘕”。李东垣《脾胃论》进一步指出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,认为脾虚致元气不足、阴火内生,形成气滞痰瘀的病理基础,与现代“炎—癌转化”机制不谋而合。张景岳则从痰瘀互结论述脾虚致瘤,提出“脾虚运化无权,痰瘀化毒成岩”,揭示了恶性肿瘤形成的动态过程。现代名医大家在此基础上深化阐释:国医大师周仲瑛提出“癌毒致病,脾胃为枢”,强调脾虚气血失充、痰瘀毒结为癌肿核心病机;国医大师邓铁涛主张“治癌必调脾胃”,以健脾固本恢复机体抗邪能力。综上,李佃贵集前人所长,提出了“脾虚→气血亏→浊毒内蕴→癌肿成”的病理链条,创建了“健脾固本、化浊解毒”的治疗原则。

痰湿停留是恶性肿瘤的物质基础

痰和湿二者皆为脏腑功能失调,津液运化失常,聚而为湿,积而成痰。痰湿具有易行性、易聚性等特点。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形象地描述了痰邪导致肿瘤广泛性转移的原因,“痰之为物,流动不测,故其为害,上至巅顶,下至涌泉,随气升降,周身内外皆到,五脏六腑俱有”。李佃贵亦认为,痰浊是构成肿瘤组织的关键成分,是肿瘤发生增殖及转移的物质基础。

气滞血瘀是恶性肿瘤形成的重要环节

气滞多为情志不畅,肝气郁结,或感外邪,以致气滞,气滞日久则血瘀而渐结为肿块。中医认为,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并瘀滞于某处,或血流不畅,运行受阻,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,均为瘀。气滞者临床表现多为胸胁胀痛,郁闷不舒,腹胀嗳气,腹窜痛,脉多弦。血瘀者则多见肿块坚硬,固定性刺痛或钝痛,或皮肤甲错,舌质紫暗,或见瘀斑瘀点,脉多细涩。以痛、紫、瘀、块、涩为特点,这些特点与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。古代医家对瘀血致瘤积累了丰富经验,如《疡科心得集》中“瘿瘤者,非阴阳正气所结肿,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”。由此可见古代医家对瘀血致瘤的成因有比较全面的了解。大量病理、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,几乎所有癌症患者的局部或全身均存在高凝状态。特别是肺癌、胃癌患者凝血功能检查多存在异常,肿瘤患者血液处于浓、黏、聚、凝的高凝状态。

站群论坛

浊毒积聚是恶性肿瘤形成的病机关键

由于情志、饮食、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,正气内虚,脾胃受损,运化功能失司,气血津液运行不畅,水湿、痰浊、瘀血内生,日久相互搏结凝滞而化为浊毒。在人体正气虚弱的状态下,浊毒留结体内,日积月累积聚而成肿块,肿瘤形成,进一步阻滞经络与气血津液,经络及气血津液不畅,精微被夺,机体衰弱。因此浊毒积聚是恶性肿瘤形成的关键因素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恶性肿瘤总的病机为机体正气虚损,水湿停聚,痰浊阻滞,瘀血内停,形成浊毒。浊毒内蕴留结体内,并不断增殖、流窜,致使正气更虚,无力抗争浊毒邪气,日久积生于内,发为癌瘤。因此恶性肿瘤为因虚致病,因虚致实,为“本虚标实”之证。

治则与用药

基本治则

中医学对恶性肿瘤功能特点的高度概括为“焱”,其代表极亢进的异常邪火,治疗要“灭火”“去火”,这与浊毒理论不谋而合。李佃贵认为,恶性肿瘤的病机关键为浊毒内蕴,因此基本治则为化浊解毒,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,灵活应用。恶性肿瘤早期,浊毒蕴结体内,但机体正气尚足,尚能抗争浊毒之邪,患者可无明显不适症状,治疗以化浊解毒为主。恶性肿瘤中期,机体正气逐渐耗损,浊毒之邪逐渐强盛,患者逐渐出现临床症状,治疗在化浊解毒时,注意扶助正气,扶正祛邪并举。对于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,不应追求单纯消灭肿瘤而牺牲掉患者的生活质量,生活质量是综合评价癌症患者生活中身体功能、心理、社会、经济以及情绪等多方面因素质与量的一个健康概念。晚期恶性肿瘤患者,机体精血耗伤,浊毒之邪强盛泛滥,患者体质恶化,治疗以扶正为主,化浊解毒为辅。

用药

芳香苦寒以化浊解毒

365站群VIP

李佃贵在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时,常常芳香与苦寒的药物合用。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:“香者气之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。”芳香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,主要通过脾胃行“香”的中正之气,逐偏颇之“邪”,以发挥醒、悦、行、散、通、透、化、开、宣、泄等作用,达到驱邪外出、令体正安的目的。芳香之药,李佃贵多用藿香、佩兰。藿香为振动清阳之妙药,佩兰为宣化湿浊之佳品,二药相伍,香而不烈,温而不燥。苦寒之药,李佃贵多用半枝莲、冬凌草、白花蛇舌草等。

行气理气以调畅气机
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中说“阳化气,阴成形”,这里的“阴”不是寒热属性的偏向,而是指相对静止,也指气态、液态的物质向固态转换的过程,即从气血津液停聚到成瘤的整个过程。因此恶性肿瘤的形成过程与动静的失常有关,多为气机升降失司,痰湿浊毒瘀血蕴结于内,其治疗离不开行气药的运用。所以李佃贵治疗恶性肿瘤喜用行气理气的药物以调畅气机。行气之药,性味多辛、苦、温。辛能行散,苦能疏泄,温能通行,浊毒的祛除,离不开气血运行的通畅,因此行气理气药物的应用意义重大。李佃贵喜用香附配苏梗、川朴配枳实、陈皮配木香、槟榔配沉香、柴胡配青皮等对药以行气理气。

活血化瘀以调畅气血

活血化瘀法作为中医调畅气血的核心治法,其理论根基可追溯至《黄帝内经》“疏其血气,令其调达”之旨,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药物性味归经加以深化。在众多活血药中,李佃贵常用三七、丹参、川芎、水蛭、土元等药物破血逐瘀。活血化瘀之药多咸苦辛温,咸苦入肝,直入血分消癥瘕,辛温走窜,上达巅顶、下通血海。其余如桃仁润肠通瘀、红花通经散结、五灵脂化瘀止痛等,皆需依瘀血部位及兼证灵活配伍。

虫类药物以毒攻毒

应用毒虫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李佃贵用药独特之处。一方面虫类药物具有走窜通达、疏逐搜剔之性,更有通络、化痰、祛风、祛瘀、解毒等独特的功效。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虫类药物除具有抗癌作用外,尚能培元固本,提高人体免疫力。另一方面有毒中药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有力支撑之一。李佃贵临证常用全蝎、蜈蚣等。全蝎与蜈蚣均为有毒中药,具有熄风止痉、攻毒散结、通络止痛的功效,李佃贵取其以毒攻毒之性,用其通络散结止痛之效,以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。(姜冲 王绍坡 焦峰 吴丽梅 河北省中医院李佃贵国医大师工作室)
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)

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Powered by 医讯交流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