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流互动 孩子不一定需要“培养”,但需要真正的尊重,尊重让他的生命力变得旺盛!
合一@亲子和谐群。
群友:我答应他年前再给他买一双鞋,可是我不想给他买那么贵的,可是心里吧,又有点想满足他。这孩子从小到大没要过什么,突然就对鞋开窍了。刚开始我还挺开心,觉得自己知道注意形象了,也会刷鞋了,还能帮我刷,我觉得他现在有点失衡了,太看重了。放学没别的事了,就光看鞋了。昨天没忍住说了他两句。@大方 大方老师,您怎么看?
我:给予孩子自由与爱的方式是,可管,可不管,能管,能不管,敢管,敢不管。这也给你自己自由。你自己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。我不认为你对孩子的爱,需要我来指导。你们长期相处的那种方式,就是适合你们彼此的,并不需要修正。在这个基础之上,如果可以更加的放松,更加的平和,就非常好了。孩子,有一个爱好,挺好的,如果那个爱好,是天赋,那挺好,如果不是天赋,也很好,单纯的爱就很好。爱,比爱带来的作用和感受更重要。
群友:昨天他快11点了要洗澡,我烦躁了,我觉察又是因为我对睡觉的限制性信念,还有一些中医养生的观念,觉得孩子睡得晚不行。
他每天都要洗澡,之前认为的是冬天孩子不能每天洗澡,他皮肤上有一层保护层,每天洗会破坏掉。老师,小孩也是天天洗澡更好吗?感觉他们身上没有大人那么多浊气@大方
我:他有这个习惯,为什么不支持他呢?如果这么去做,带来什么不适,他难道不会发现?
群友:嗯,想明白了,就是家长怕麻烦,有恐惧。其实他很省心的,就只给他放个水,他自己洗一会儿玩一会儿水,洗完把他抱出来就可以了。
我:我在某一篇文章里面讲过,孩子有一个清晰的意愿,有一个清晰的想法的时候。最好是能够尽量尊重他,因为你不知道一个清晰的意愿。清晰的想法是多么的重要,因为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,你想培养出这个东西都培养不出来,自由意愿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事,自由意愿,它是一个生命,你根本不知道一个生命是怎么诞生出来的,它里面有宏大的庞大的各种力量,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。
群友:这下真记住了,昨天晚上与他的冲突,刷新了我对他的认知,深深的感到他已经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了,也感觉到自己不给家长理解了,需要家长完全的尊重了。感谢大方老师,感谢大家[爱心][爱心][爱心]
365建站群友2:对,越是优秀的学生,越不是培养不出来的。领袖人物都是天生的。毛泽东也不是谁培养的,是天生的。
我:人类普遍的两个问题,一个是昏沉,一个是散乱。昏沉就是脑子里是一团浆糊。没有任何清晰的意识。
群友3:大方老师这段话触动我了,这个清晰的自由意愿太难得了[合十][合十][合十]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我现在能够体会这个自由意愿,太难找了,一直在为别人活的感受,找不到自己
后面觉得,可能为别人活就是自由意愿了,罢休[好的]
如果小时候受父母或者环境压迫,一直做乖乖小孩,就特别容易找不到自己,深有体会。
上面是群内的聊天记录。现在的父母们相信,要给孩子良好的教养。要给孩子们良好的知识。良好的生活习惯。良好的社会礼仪。这一点错了吗?没有错。但是家长们太急了,太急于把人间的这些经验,生硬的塞进孩子的生活里。他们似乎不相信,孩子可以轻松自然的把这一切都学会,甚至不需要别人来教,也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培养。
家生的孩子,其实需要一些野生,他的生命力,才不至于被家所局限,除非这个家庭里面充满了自由与尊重。人们都知道,人才最贵。但是人才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,甚至人才也不是培养出来的。人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。如果你尊重孩子。让他自由的成长,他通常会生长得很好,很有生命力。他可能有某种特殊的天赋。也可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天赋。但有一种。一定是有的。他会更容易快乐,更健康。他会有一种快乐的天赋,健康的天赋。
然而,自由与尊重,并不等于不管教。我在回答另外一位读者时说:你过度的放任他不上学,玩游戏、睡觉,看起来也是一种给他自由。但似乎又少了一种亲近的关系。所以没有统一的准则,只能随机应变。有时候孩子会想要一种亲密的关系。你该批评还批评,该教育该教育,有时候他需要一种自由,他的需求是会变的。
父母对孩子的不管,有两种。一种是充分的尊重,给他自由,相信孩子,理解孩子。另外一种是不想理他。嫌他烦,想离他远一点。这两种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。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也有两种。一种是基于爱。一种是基于焦虑与控制。这两种带来的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。当孩子需要亲密关系时。在亲密关系里,给他自由、理解与尊重。当孩子不需要亲密关系。当孩子需要远离父母时。同样的,给他自由、理解与尊重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