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  • 你的位置:医讯交流站 > 医讯交流 > 医院合作 中医论治荨麻疹 风疹风团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风疹风团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  大别山养生堂

医院合作 中医论治荨麻疹 风疹风团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风疹风团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  大别山养生堂

发布日期:2025-03-19 02:05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并不存在所谓的治疗荨麻疹的“神方”,中医治疗荨麻疹需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剂及适用情况: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 

365建站微信二维码消风散

 

- 组成:荆芥、防风、牛蒡子、蝉蜕、苍术、苦参、石膏、知母、当归、生地黄、胡麻各6g,木通、生甘草各3g。

 

- 功效主治:疏风除湿,清热养血。适用于风疹、湿疹等,对于风热或风湿之邪侵袭人体,与气血相搏所致的荨麻疹,表现为皮肤瘙痒、丘疹色红,或遍身云片斑点,抓破后渗出津水等症状有较好疗效。

 

麻黄桂枝各半汤

 

- 组成:麻黄2.3g、桂枝2.3g、白芍2.3g、杏仁2.3g、炙甘草1.5g、生姜2.3g、大枣2枚。

 

- 功效主治:调和营卫,疏风解表。适用于风寒束表型荨麻疹,患者常表现为风团色白,遇寒加重,得暖则减,伴有恶寒、发热、无汗等症状。

 

当归饮子

 

- 组成: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生地黄、白蒺藜、防风、荆芥各3g,何首乌、黄芪、甘草各1.5g。

 

- 功效主治:养血祛风,润燥止痒。适用于血虚风燥型荨麻疹,常见皮肤瘙痒,入夜尤甚,风团色淡,反复发作,伴有面色无华、头晕心悸、失眠多梦等症状。

 

以上方剂的剂量可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,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。

中医对荨麻疹的辨证论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:

 

风寒束表证

 

- 症状:风团色白,遇寒加重,得暖则减,口不渴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浮紧。

- 治法:疏风散寒,调和营卫。

- 方剂: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。

- 常用药:麻黄、桂枝、白芍、杏仁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等。

 以下是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的相关内容:

 

常用剂量

 

- 基础方剂:麻黄2.5g、桂枝3g、白芍3g、生姜3g、炙甘草2g、大枣4枚、杏仁3g。

 

- 加减用药:若兼见咳嗽较甚,可加紫菀、款冬花各10g以止咳;若有内热,可加石膏15g以清里热;若身痛明显,可加独活、桑寄生各10g以祛风除湿止痛。

 

365建站

功效

 

- 调和营卫,解表散寒。适用于太阳病,得之八九日,如疟状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,一日二三度发,面色反有热色,身痒等表郁轻证。现代也用于治疗感冒、荨麻疹等属表郁轻证者。

 

方解

 

- 麻黄、桂枝:麻黄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;桂枝解肌发表,温通经脉,二者相伍,增强解表散寒之力,为君药。

 

- 白芍:养血敛阴,与桂枝相配,调和营卫,为臣药。

 

- 生姜、大枣:生姜助麻黄、桂枝发散表邪,又能和胃止呕;大枣益气养血,与白芍相配,益阴和营,二者共为佐药,调和营卫。

 

- 杏仁:降利肺气,与麻黄相伍,宣降肺气以平喘咳,为佐药。

 

- 炙甘草: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

 

用法

 

- 先将药物浸泡30分钟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20-30分钟,取汁约200毫升。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,早晚各一次,温服。服药后可适当喝热粥,以助药力,覆被取微汗。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情况,在医生指导下调整。

风热犯表证

 

- 症状:风团鲜红,灼热剧痒,遇热加重,得冷则减,伴有发热、恶寒、咽喉肿痛,舌红,苔薄黄,脉浮数。

- 治法:疏风清热,解表止痒。

- 方剂:消风散加减。

- 常用药:荆芥、防风、牛蒡子、蝉蜕、苍术、苦参、石膏、知母、当归、生地黄等。

 以下是消风散加减的相关内容:

 

常用剂量

 

- 基础方剂:荆芥6g、防风6g、蝉蜕6g、牛蒡子6g、苦参6g、苍术6g、知母6g、石膏15g、当归6g、生地黄6g、胡麻仁6g、木通3g、甘草3g。

 

- 加减用药:若风热偏盛,瘙痒剧烈,可加金银花10g、连翘10g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;若湿热较重,可加地肤子10g、白鲜皮10g以清热燥湿止痒;若血虚明显,可加白芍10g、熟地黄10g以养血滋阴。

 

功效

 

- 疏风除湿,清热养血。主要用于治疗风疹、湿疹等皮肤病,症见皮肤瘙痒,疹出色红,或遍身云片斑点,抓破后渗出津水,苔白或黄,脉浮数等。

 

方解

 

- 荆芥、防风、蝉蜕、牛蒡子:疏风散邪,使风邪从肌肤外透,为君药。

 

- 苦参、苍术:祛风燥湿,知母、石膏清热泻火,四药相配,针对风湿热邪,为臣药。

 

- 当归、生地黄、胡麻仁:养血活血,滋阴润燥,寓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之意,为佐药。

 

- 木通:渗利湿热,导热下行,甘草清热解毒,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

 

用法

 

- 一般先将药物浸泡30分钟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30分钟左右,取汁约200 - 300毫升。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,早晚各一次,饭后半小时温服。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患者病情、体质等因素,由医生进行调整。

胃肠湿热证

 

- 症状:风团片大、色红、瘙痒剧烈,伴有脘腹疼痛,恶心呕吐,神疲纳呆,大便秘结或泄泻,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
- 治法:疏风解表,通腑泄热。

- 方剂:防风通圣散加减。

- 常用药:防风、荆芥、连翘、麻黄、薄荷、川芎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山栀、大黄、芒硝、石膏、黄芩、桔梗、甘草、滑石等。

 以下是防风通圣散加减的相关内容:

 

常用剂量

 

- 基础方剂:防风5g、荆芥5g、连翘10g、麻黄5g、薄荷5g、川芎5g、当归5g、白芍5g、白术5g、山栀3g、大黄5g(后下)、芒硝5g(冲服)、石膏10g、黄芩10g、桔梗10g、甘草10g、滑石15g。

 

- 加减用药:若表证较轻,可减少麻黄、荆芥用量;若内热不盛,可减石膏、黄芩用量;便秘不重者,可去芒硝;若皮疹瘙痒严重,可加蝉蜕5g、地肤子10g。

 

功效

 

- 疏风解表,泻热通便。用于治疗风热壅盛、表里俱实证,症见憎寒壮热无汗,头目昏眩,目赤睛痛,口苦口干,咽喉不利,胸膈痞闷,咳呕喘满,涕唾稠黏,大便秘结,小便赤涩,以及疮疡肿毒,肠风痔漏,丹斑瘾疹等。

 

方解

 

- 防风、荆芥、麻黄、薄荷:疏风解表,使风邪从汗而解,为君药。

 

- 石膏、黄芩、连翘、山栀:清泻肺胃之热;大黄、芒硝泻热通便,使里热从二便而出,共为臣药。

 

- 川芎、当归、白芍:养血活血;白术、甘草健脾和中,滑石、桔梗清热利湿,引热下行,为佐药。

 

- 甘草: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

 

用法

 

- 除芒硝外,将其他药物浸泡30分钟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30分钟左右,取汁约200 - 300毫升,冲入芒硝搅匀。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,早晚各一次,饭后半小时温服。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病情轻重、患者体质等,由医生调整。

血虚风燥证

- 症状:反复发作,迁延日久,午后或夜间加剧,伴心烦易怒,口干,手足心热,舌红少津,脉沉细。

- 治法:养血祛风,润燥止痒。

- 方剂:当归饮子加减。

- 常用药: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生地黄、白蒺藜、防风、荆芥、何首乌、黄芪、甘草等。

 以下是当归饮子加减的相关内容:

 

常用剂量

 

- 基础方剂:当归10g、川芎8g、白芍10g、生地黄15g、防风10g、荆芥10g、何首乌15g、白蒺藜12g、黄芪15g、甘草6g。

 

- 加减用药:若瘙痒剧烈,可加乌梢蛇10g、蝉蜕6g以增强祛风止痒之力;若血虚有热明显,可加牡丹皮10g、地骨皮10g以清热凉血;若兼见湿邪,可加苍术10g、苦参10g以燥湿止痒。

 

功效

 

- 养血祛风,润燥止痒。主要用于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病,如皮肤干燥、脱屑、瘙痒,或见瘾疹、白疕等,常伴有面色无华、头晕目眩、舌淡苔白、脉细等症状。

 

方解

 

- 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黄:养血滋阴,补养营血,使血足而风自灭,为君药。

 

- 何首乌:补益精血,与君药协同增强养血润燥之功;防风、荆芥、白蒺藜祛风止痒,共为臣药。

 

- 黄芪:补气健脾,气旺则血生,且能固表,协助祛风药抵御外风,为佐药。

 

- 甘草: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

 

用法

 

- 先将药物浸泡30分钟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30分钟左右,取汁约200-300毫升。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,早晚各一次,饭后温服。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,在医生指导下调整。

冲任不调证

- 症状:常在月经前数天开始出现风团,往往随着月经的干净而消失,但在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发作,常伴有月经不调,经来腹痛,舌质淡红,苔薄,脉弦细。

- 治法:调摄冲任。

- 方剂: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减。

- 常用药:熟地黄、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仙茅、仙灵脾、巴戟天、知母、黄柏、当归等。

以下是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减的相关内容:

 

常用剂量

 

- 基础方剂:熟地12g、当归10g、白芍12g、川芎8g、仙茅10g、仙灵脾(淫羊藿)10g、巴戟天10g、知母6g、黄柏6g、当归10g。

 

- 加减用药:若偏肾阳虚,可加鹿角霜10g、补骨脂10g;偏肾阴虚,加女贞子10g、旱莲草10g;若月经不调明显,加香附10g、益母草15g;若伴有心烦失眠,加酸枣仁15g、柏子仁10g。

 

功效

 

- 具有养血调经、温肾滋阴、调补冲任等功效。适用于治疗冲任不调、阴阳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、闭经、更年期综合征等,症见头晕目眩、腰膝酸软、烘热汗出、烦躁易怒、月经紊乱等。

 

方解

 

- 四物汤:熟地滋阴养血,为补血要药;当归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;白芍养血敛阴,柔肝止痛;川芎活血行气,调畅气血,四药合用,具有补血调血之功,为补血调经的基础方。

 

- 二仙汤:仙茅、仙灵脾、巴戟天温肾壮阳,以补肾阳;知母、黄柏滋阴降火,制约仙茅、仙灵脾等药的温燥之性,以滋肾阴;当归养血活血,与诸药配合,共奏温肾滋阴、调补冲任之效。两方合用,阴阳并调,气血同补,冲任得调。

 

用法

 

- 先将药物浸泡30分钟左右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30-40分钟,取汁约200-300毫升。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,早晚各一次,饭后半小时温服。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、体质等因素,由医生进行个体化调整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Powered by 医讯交流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