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流互动 经方症状反应系列--燥烦
图片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导读经方辨证的尖端是方证,建立在机体患病后一组症状群的前提下,有是证用是方, 是方证研究和应用的核心。吾辈要弘扬经方、造福人类,整理和研究经方里各症状反应的条文,汇总分析,找出背后的逻辑与规律,显得异常重要。本《经方症状反应条文分析》系袁洪雷师兄、张烈师兄、王祥君师兄牵头组织下,由三十四位师兄师姐共同完成。即日起,陆续登出,以飨读者。图片
躁烦( zaofan)是一个汉语词语,指烦闷急躁。心中烦闷不安、急躁易怒,甚则手足动作及行为有举止躁动不宁的表现。
图片
图片
《康平本伤寒论》--李冠杰老师 整理
图片
图片
1、伤寒脉浮、自汗出、小便数、心烦、微恶寒、脚挛急、反与桂枝汤、(注)欲攻其表此误也·(经)得之便厥、咽中干、躁、吐逆者、作甘草干姜汤与之、以复其阳·若厥愈、足温者、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、若胃气不和、谵语者、小与调胃承气汤、若重发汗、复加烧针、得之者、回逆汤主之、(29)
2、问曰、证象阳旦、按法治之、而增剧、厥逆、咽中干燥、两胫拘急、而谵语、师曰、言夜半手足当温、两脚当伸、后如师言、何以知之、答曰、寸口脉浮而大、浮为风、大为虚、风则生微热、虚则两胫挛、病形象桂枝、因加附子、参其间、增桂令汗出、附子温经、亡阳故也、厥逆、咽中干、烦躁、阳明内结、谵语烦乱、更饮甘草干姜汤、夜半阳气还、两足当热、胫尚微拘急、重与芍药甘草汤、尔乃胫伸、以承气汤微溏、则止其谵语、故知病可愈、(30)
3、下之后、发汗、昼日烦燥不得眠、夜而安静、不呕不渴、无表证、脉沉微、身无大热者、干姜附子汤主之、(61)
4、发汗后、水药不得入口、为逆·若更发汗、必吐下不止、发汗吐下后、虚烦不得眠、若剧者、必反复颠倒、心中懊憹、栀子豉汤主之、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、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、(76)
5、伤寒八九日、下之、胸满烦惊、小便不利、谵语、一身尽重、不可转侧者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、(注)本云柴胡汤·今加龙骨等·(107)
6、大阳病二日反躁、反熨背、而大汗出、大热入胃、胃中水竭、躁烦、必发谵语、(注)十余日·振栗·自下利者·此为欲解·(经)故发其汗、从腰以下、不得汗、欲小便不得、反呕欲失溲、足下恶风、大便硬、(注)小便当数·而反不数·及不多·(经)大便已、头卓然而痛、气下流故也·其人足心必热、(110)
7、火逆下之、因烧针烦燥者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、(118)
8、结胸证、其脉浮大者、不可下、下之则死、(132)结胸证悉具、烦燥者亦死、(133)
9、大阳病脉浮而动数(注)浮则为风·数则为热·动则为痛·数则为虚·(经)头痛发热、微盗汗出,而反恶寒者、表未解也、医反下之、动数变迟膈内拒痛、胃中空虚客气动膈·短气躁烦、心中懊憹、阳气内陷、心下因硬、则为结胸、大陷胸汤主之、若不大结胸、但头汗出、余处无汗、剂颈而还、小便不利、身必发黄也、宜大陷胸丸、(134)
10、心下痞、本以下之故·与泻心汤、痞不解、其人渴而口燥烦、小便不利者、五苓散主之、(156)
11、问曰、病有大阳阳明、有正阳阳明、有少阳阳明、何谓也、答曰、大阳阳明者、脾约是也、正阳阳明者、胃家实是也、少阳阳明者、发汗利小便已、胃中燥烦实、大便难、是也、(179)
12、阳明病、脉浮而紧、咽燥口苦、腹满而喘、发热汗出、不恶寒反恶热、身重、若发汗则躁、心愦愦反谵语、若加温针、必怵惕烦躁不得眠、若下之则胃中空虚、客气动膈心中懊憹、舌上胎者、栀子豉汤主之、(221)若渴欲饮水、口干舌燥者、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、(222)若渴欲饮水、脉浮发热·小便不利者,猪苓汤主之、(223)
13、伤寒六七日、无大热、其人躁烦者、此为阳去入阴故也、(269)

14、少阴病、脉微细沉、但欲卧、汗出不烦、自欲吐、至五六日自利、复烦躁、不得卧寐者死、(300)
15、少阴病、吐利、手足逆冷、烦躁欲死者、吴茱萸汤主之、(309)
16、伤寒六七日、脉微、手足厥冷、烦躁、炙厥阴、厥不还者死、(343)
17、伤寒发热、下利厥逆、躁不得卧者死、(344)
图片
图片
《金匮要略》条文
图片
金贵要略.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
湿家之为病,一身尽疼,发热,身色如熏黄也。
湿家, 其人但头汗出,背强,欲得被覆向火。若下之早则哕,或胸满,小便不利,舌上如胎者,以丹田有热,胸上有寒, 渴欲得饮而不能饮,则口燥烦也。
图片
图片
【胡希恕老师解析】
图片
胃干才思饮, 胃有饮不能喝, 所以只是口燥干而不解。
里头有湿, 同时有热,相争,热进湿退,变成大便干,为阳明病,
水往上泛热不去上寒下热的情况。
所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。有热就渴,下伤津液更渴,但胃停水喝不下,
所以这个口还是燥烦。
臆测方证——五苓散。
图片
图片
关于“燥烦”症状汇总
图片
“躁烦”涉及方证的病位——半证、里证、水证。“躁烦”涉及六经——太阳病、阳明病、少阳病、少阴病 厥阴病。“躁烦”涉及方证 —— 甘草干姜汤、栀子干姜汤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、大陷胸汤、栀子豉汤、白虎加人参汤、猪苓汤、五苓散、吴茱萸汤。---(整理小组名单:王振贤 梁浩 张学国)
END编辑:王小艳 | 编排:王艳红
图片
365站群伤寒论讲稿合订本
¥138图片
小编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,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